廣東努力確保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0%以上
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經驗交流會議近日在云浮市新興縣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去年廣東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53.4%,今年治理率要力爭達60%以上、省級以上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65%。
納入民生實事辦理的1172個示范村完成治理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任務,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具有重大意義。
廣東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部署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在全省范圍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特別是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持續完善政策措施,加快補齊突出短板,連續三年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省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會上提到,廣東加強謀劃部署,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重點工作之一,并差異化下達各市2023年、2025年治理目標。同時,全省強化政策配套,多部門近期聯合出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認定標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指南。另外,廣東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列入常態化巡查抽查重要內容,組織省級技術團隊開展覆蓋全省3800多個村莊的現場評估。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經評估認定,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納入民生實事辦理的1172個示范村完成治理,42個面積較大的農村黑臭水體完成整治,超額完成年度民生實事任務;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從2018年不到20%提升至53.4%,設施正常運行率為82.2%。這為改善廣東省農村生態環境、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4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強調,要堅持綠色發展,一代接著一代干,久久為功,建設美麗中國,為保護好地球村作出中國貢獻。要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讓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這為廣東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廣東已明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今年將努力確保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0%以上、省級以上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65%。展望2025年,力爭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有效管控率、設施正常運行率穩定達到“雙80%”,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為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生態支撐。
系統科學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質量發展
會上提到,廣東各地農村復雜多樣,生活污水治理基礎差異大,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確定治理模式,分類推進治理。
廣東常住人口在2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總數64%,其中30人及以下的自然村占總數10%,這些人口較少、密度低且周邊有豐富消納土地的村莊或聚居片,產生的污水較少,可以進行資源化處理,有條件的要優選經濟適用、運維簡單的治理工藝。對位于圩鎮周邊的村,要優先實行“以鎮帶村”,將村莊污水接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進行處理。對位于山區、居住分散、污水排放問題不是很突出的地區,要有序推進污水有效管控。
穩步實施設施改造提升,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向智慧化、數字化轉型。會議要求,各地要加強對現有污水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的排查,根據排查情況分類推進改造提升。一方面,珠三角等治理基礎較好的地區要率先完成提升改造及查漏補缺工作,有效提高設施正常運行率與出水水質達標率。有條件的地區要探索推行數字化監管,結合改造提升工作,在方案編制和項目實施過程中,同步考慮和一體推進實時感知設備的建設。另一方面,要完善和加強治理數據管理,及時準確完成基礎信息匯集,強化數據信息分析和場景應用,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共享的信息交流機制。通過接入電量、流量數據、視頻監控等方式加強監管,逐步實現監管信息數字化、問題處置便捷化、輔助決策智能化,發揮好節能降耗、提質增效、少人值守等多重價值。
激發農民群眾參與治理的內生動力
農民群眾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受益主體、建設主體和治理主體。
廣東省政府相關負責人提出,要保障農民權益,激發內生動力。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保障農民的決策權、參與權與監督權,充分發揮鎮村組織作用,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要建立地方政府與村民共謀、共建、共管、共享的機制,尊重農民意愿、取得村民支持。要引導村民參與項目前期設計、過程建設和后期監督等治理環節,采取“以工代賑”及發動農民工匠等方式引導村民投工投勞參與項目施工和運維,及時公開公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不斷提高村民在污水治理工作中的參與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