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家公園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
“我們將根據國家公園的布局方案,今年著重推進黃河口、秦嶺、若爾蓋、羌塘、亞洲象等新一批國家公園的設立?!痹?月12日舉行的第三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中,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就“如何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提問給出明確“任務單”。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睆狞h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到2015年我國出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再到2021年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畫卷一直在徐徐鋪展?!巴七M設立新一批國家公園”,開局之年奏響的“春之序曲”流淌生態文明之美,也激蕩起億萬兒女投身生態環境保護的澎湃春潮。
以國之名,成立公園。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在新發布的《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中,科學規劃的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總面積達110萬平方公里,分布著50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和2.9萬多種高等植物,庇佑著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叭f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擘畫國家公園體系宏偉藍圖,扎實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華民族必將在綠水青山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建設國家公園是“國之大者”,也是“民之所向”。要看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在首批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我們看到當地居民與社會公眾以各種方式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共享國家公園帶來的生態福祉。正所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國家公園建設所要求的全民公益性理念也因此得到了具象化的體現。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穩步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的過程中,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困惑,即生態“高顏值”可否轉化為經濟“高價值”?必須明確的是,國家公園“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在保證其生態價值和公益屬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應當被允許。武夷山國家公園發揮生態茶業、生態旅游和富民竹業優勢,大熊貓國家公園優先聘用園內居民為生態管護員……系列創新實踐有力地證明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經濟發展跟環境保護并行不悖,人們可以探索出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之路。
嶺南春來早,盎然綠意生。當前廣東正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旗幟鮮明提出“抓生態保護修復,全力推進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創建”。我們要以此為引領,踴躍參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讓嶺南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優美,積極為率先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貢獻一份力。